7月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指院)发布“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销售排名”。榜单显示,期内共有126家房地产企业销售额超过50亿元,合计实现销售额36220亿元,平均销售额287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2%。
其中,碧桂园、万科等位列前三甲,并在半年内迈入两千亿元门槛,而千亿元阵营则扩增至7家。
中指院认为,2017年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业绩主要贡献区域仍在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同时三四线的市场升温上行,带动房企销售额持续攀高。
三甲门槛半年已至两千亿 增长率和完成率均达61%
2017上半年,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化,尤其是3月17日以后各种政策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60个城市或地区出台了160余次调控政策,内容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和土地出让等等。
今年上半年共有126家房企跨越50亿元门槛。中指院按照销售业绩将房企分为了5个阵营。其中,超级阵营中的万科、碧桂园、保利、绿地、中海和融创凭借全国化布局一马当先。
中指院监测显示,截至6月30日,上述7家公司的前三者已迈入两千亿元大关,后四者也身居千亿元阵营,强者恒强现象更加明显。中指院指出,超级阵营凭借广泛的全国化布局、融资及运营优势,继续领跑行业,销售额增长率平均达到61.87%,其中,碧桂园业绩增长率甚至超140%,跃居销售榜首位。
传统意义的第一阵营门槛为500亿元,企业数量共计7家,平均销售额达651亿元,该阵营企业精耕细作,厚积薄发,持续推进全国化布局,销售规模稳健增长。
而第二阵营则是中型房企的聚集地,由于中梁、融信等14家企业的加入,总数达30家,平均销售额332亿元,该阵营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模式,积极改善升级产品线,紧抓三四线发展机遇,迎来销售额大幅提升。
一二线城市销售占比超七成 合理布局成业绩关键
从半年期房企成绩来看,无论业绩规模还是增长速度,TOP级房企都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发展势头。究其原因,中指院认为合理布局是重要因素。
中指院数据显示,全国10家大型房企一二线城市在售项目平均占比分别为19.1%和54.8%,合计占比73.9%。
土地端,伴随二线热点城市土拍市场限制政策的加码,二线城市拿地金额稳中有降。与此同时,部分三四线城市因受到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高铁规划等国家战略布局等利好条件驱动,有所升温。因而今年上半年在一二线城市与热点三线城市均有科学布局的企业受益更加显著。
以融创为例,其在布局策略上已由早年的集中一二线,调整至“一线城市、强二线和环一线的三四线城市”,通过始于2016年的并购与收购,融创目前已覆盖30多个城市。包含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无锡、烟台和廊坊等城市。而其调整的效果也在业绩上有所反应。
实际上,第二阵营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平均达85.15%,远高于第一阵营的60%和超级阵营的61%,这给下半年的市场营造了一个值得想象的变化空间,前三阵营的格局是否会再度变化?中指院就直言,下半年市场的走势不确定性增强,房企完成业绩目标仍需稳扎稳打。
融资方式多元化 下半年资金迎考验
虽然当下房企分化加剧,各阵营表现不同,但市场也呈现出一定共性。中指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为58989亿元,同比增长9.9%,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保持高位,但增速较2016年同期明显下滑。
高位低速之下,房企融资成本上扬2~3个百分点,倒逼融资渠道更加多元,信托与海外发债规模随之迅速增长。其中信托一季度新增2328亿元,海外债务上半年超250亿美元,融资渠道的变化使得房企的综合融资成本较之前提高了2~3个点;同时,房企也不断加强股权融资合作以及资产证券化,以期在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推动企业轻资产化。
中指院认为,2017年下半年信贷融资等严控政策预计仍将延续,房企资金面在年底或将迎来一轮考验,调整拿地节奏与比例,优化现金流管控与负债水平,是下半年房企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